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6004639/2020-00034 发布机构: 宝鸡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0-08-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宝鸡市财政局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0-06-28 08:42:15 浏览次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基之年。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质增效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全面规范融资行为,用足用活用好政府债券和财政政策,着力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以收定支”原则,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三保”、保重点;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谱写新时代宝鸡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针对上述思路,全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大财政保障,着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一是足额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在将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人均补助提标部分全部用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财政资金投入,及时足额保障好患者医疗救治费用补助、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补助,以及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所需经费,确保不因经费问题延误患者救治和影响疫情防控。二是落实财政服务便利化政策。坚持特事特办和便利高效原则,及时调整医院结算办法,预拨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基金周转金,缓解定点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对疫情防控需要的物品采购开通绿色通道,疫情防控涉及的政府采购项目,不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和方式,采购进口设备无需审批。密切关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动用政府储备粮油相关工作,确保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三是着力支持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落实好中央和省市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相关财税政策,实施好缓缴社会保险费、稳岗补贴、创业担保、就业培训等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减免担保费用,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支持企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二、积极研判财政形势,精打细算力保年度预算平衡

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全市财政减收增支压力进一步加剧,财政运行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为此,市县财政部门必须向内挖潜,坚持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结构调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力争实现财政收支年度预算平衡。一是在收入上做到“颗粒归仓”。不断强化财税协调,大力凝聚税务部门工作合力,全面分析、综合研判疫情防控和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积极挖掘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等增收潜力,加大收入征管,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二是在存量上做到“两个盘活”。要切实做好盘活存量资金和政府存量资产,及时收回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对长期沉淀闲置、按原用途难以使用的资金,要按规定收回财政或调整用于其他亟需支持的项目。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家底,对于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拍卖、出租等措施盘活。对政府持有的投资基金等股权,可按照章程或协议转让,其他国有资源或资产继续依法依规处置。所有盘活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全部用于“三保”等亟需资金的领域。三是在支出上做到“优化结构”。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打破支出固化格局。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加大项目清理归并整合力度,市级专项资金的控制数在上年预算数的基础上压减10%。对民生项目和部门编列不合理、超过相关标准、政策已到期、资金使用管理效益不佳、管理不规范的项目予以归并、整合、取消。在此基础上,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要,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三、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聚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的要求,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和完善增值税减税等政策,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相关税收减免政策,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确保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确保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持续减轻企业负担,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活力。二是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市政府办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关于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十条政策》《支持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推进落实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从财政奖补、企业上市、科技研发、人才激励等方面支持总部企业发展,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土地供应、优化招商政策等十三个方面支持全市开发区加快发展。近期,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要重点做好抓企业落地和抓政策兑现两项工作,要加快对已落地总部企业的核实,做好收集汇总辖区范围内符合政策条件的总部企业申报工作,市级各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政策兑付细则,按照职责分工对落地企业进行审核,确保“总部十条”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要继续加大总部企业引进力度,对有意向的总部企业要积极跟进,落实好部门包扶、领导包抓、专班服务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争取企业早落地,早达产、早见效,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加快推进财政支持市场化转型。继续做好工业发展、汽车产业、科技创投、文化旅游等产业类子基金的投放和运营,积极支持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公司加快运营,组建更多运用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担保代偿、PPP等市场化的财政支持手段,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盯紧中省各类产业基金的支持方向,做好项目筛选储备工作,下大气力争取中省产业引导基金投资。

四、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继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政策、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全力保障脱贫退出和脱贫巩固的各项工作。财政部门要与扶贫办、农业农村局协同努力,规范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以财政支农资金股权投资为纽带,在完善利益联结模式、收益分配机制、风险防控制度等方面,加强政策探索研究和指导,确保贫困户获得持续稳定收益,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出现少分红、不分红等“走偏”行为。要全力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特别是针对滞留、挪用扶贫资金等屡查屡犯的问题,多从完善制度机制上出实招,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强化公告公示等制度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资金等项目、趴窝挪用等问题。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财政政策体系,引导建立市场多元化污染防治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集中资金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标志性战役,巩固和扩大污染防治成效。特别是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巩固秦岭生态保护成果,重点支持秦岭矿权退出、矿山修复和渭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清洁取暖改造等领域,守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坚决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举债与偿债能力相匹配是必须遵循的经济铁律和法则,是契约精神的重要体现。推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管理,规范融资举债行为,坚决遏制增量债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对有隐性债务及拖欠工程款的部门单位,在预算中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部门单位的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事业收入等各类资金及盘活部门单位的存量资金,优先用于存量到期债务还本付息,确保按期化解年度债务,坚决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要抢抓中央继续扩大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和省上加大应急医疗救助设施、公共卫生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投入机遇,贯彻落实《陕西省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精神,鼓励市县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组合,在重大区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公立医院、交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进一步积极探索试点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支持全市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将单位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将单位资产配置计划同部门预算一同上报,一同审核,一同批复,并落实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制度。按照四统一要求,做好市县两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等信息公开,并建立定期考核通报、向社会公开等制度,确保按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预决算信息。全面实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做到人大对全口径预算及执行情况等实时信息的查询、预警、分析,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意见》,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切实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对预算执行情况采取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安排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中省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市以下教育、科技、交通等领域改革。完善增值税抵扣、退税等政策措施,承接消费税相关品目下放及征收环节调整工作,合理调整市以下收入划分体制。科学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优化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加大对“三保”运转困难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四是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程序设立专项资金,实行目录管理,强化预算和绩效双重约束,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实行预算安排、执行与绩效挂钩,推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全面梳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更新分配方式,将部分按人头补助的专项资金转入一般转移支付管理。五是扎实推进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产权管理、绩效考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六是加快推进财政云应用。完善财政云业务应用系统,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覆盖,实现财政管理远程可视、动态监控、数据资源内生集成、开放共享的目标。大力推进大数据运用,提升财政管理决策能力水平。

六、全面统筹预算财力,着力保障民生事业发展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安排预算、分配资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把加快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格局作为财政部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公共预算、政府投资、债券资金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财政支农资金、各类产业、环保、民生等到镇、到村的专项资金,都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统筹整合使用。支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二是着力支持稳就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援企稳岗,继续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在岗培训补贴政策,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是支持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基本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厕所改造,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支持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四是积极服务健康宝鸡建设。支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助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认真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险中央调剂制度,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适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标准,继续做好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支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六是支持文化发展繁荣。健全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进乡村、社区演出,推进文体设施免费开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支持打造文化品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保证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工作、反腐败纳入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顶层设计。市级财政部门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全面巩固和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继续保持“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的态度,把整改工作一抓到底。二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主动运用融合式和“党建+”的工作理念,自觉把党建工作放在财政全局工作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党支部监督责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支持和配合驻局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协调贯通、层层落实。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媒体、社会等监督。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主动权。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落实好为基层减负各项工作措施。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盯紧财政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加强制约和监督,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强化财政业务运行内部制衡,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警示教育,以案为鉴知敬畏,以人为镜严律己,让利剑高悬成为常态,让警钟长鸣不绝于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深化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在财政系统开展“拉托卖好、收受好处”整治。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严格执纪问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八、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着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纵深推进

一是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局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教育全局干部职工树立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创新能力,营造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民主讨论、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成才氛围,增强财政干部的学习兴趣,努力提升财政干部的修养情操和人文底蕴,全面提高财政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体现的仁、义、诚、敬、孝等文化思想,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身边好人”和道德讲堂活动。继续传承“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主题活动,感染和教育干部职工、家属子女践行“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发创新”的宝鸡城市精神。三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针对财政系统干部文化层次较高、对文化体育活动追求需求广泛的特点,以局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组织开展活动为主,适时安排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唱、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健身操表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力争做到重大节日有晚会、有活动。还要重视离退休干部职工管理服务工作,设立老干部活动室,定期组织老干部学习文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永葆政治本色,组织老干部开展适应老年特点的文体活动,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全面做好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进志愿者服务制度化,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财政人”志愿者服务活动,号召共产党员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卫生科室活动,树立财政文明、务实、勤政、高效的良好形象。抓好以“提高文化品味、彰显精神风貌、倡导人文关怀、促进事业发展”为主旨的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参加爱国卫生、交友帮扶、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把节假日送温暖和经常性献爱心活动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了群众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认真落实《陕西省文明单位管理办法》《陕西省创建省级文明机关实施细则》和新修订的省级精神文明机关常态管理办法和市文明办及金台区文明办的各项工作要求,按照工作规划,认真抓好落实,使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深入人心,成为局系统财政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宝鸡市财政局          

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