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宝鸡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4-05-08 08:18:12

2024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紧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聚焦“习惯过紧日子、预算绩效管理、财会监督、专项债券规范管理”四个重点求突破,着力抓好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扩投资促消费、保障改善民生、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财政体制改革七项重点工作,为全市“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提供坚实有力的财政服务保障。

全市财政工作的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总量达到108.2亿元;财政支出增长3%以上,完成年度变动预算的96%以上;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实现“双降”;基层“三保”底线兜牢兜实,教育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科技创新投入再上新台阶。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今年全市财政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1.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财政管理监督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强政治、学理念、找定位、明思路,坚持好、运用好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财政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2.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做到信仰坚定、绝对忠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见实效,突出谋事干事、大干快上,在狠抓财政收支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锤炼作风能力。

二、聚焦四项基础管理重点突破

3.全面贯彻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对标中省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安排意见》,把过紧日子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建立过紧日子与预算统筹、资金统筹和资产统筹的协同管理机制,大力压减办公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委托业务费,严控办公设备及家具更新购置、临聘人员、规划课题、政务信息化项目、新增支出、奖补政策、办公用房租赁等支出行为,做到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持续推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过紧日子监督,加强检查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管理,对突击花钱、大手大脚、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的坚决追责。

4.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树立全员绩效理念,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建设,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改进管理有机衔接,对标中省考核指标抓绩效,彻底改变绩效管理全省考核靠后的被动局面,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安排意见》,制定《预算评审与预算编制挂钩办法》《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后评价办法》《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宝鸡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1+10”绩效管理办法》,坚持用制度规范绩效管理行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化。继续编制和陆续发布宝鸡市预算绩效管理共性指标体系和个性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共性指标务实简便、个性指标精准严密”的标准预算绩效指标库。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对市级部门明确规范要求,压实部门绩效管理责任;对县区财政加强指导,明确绩效管理要求并提供方法路径;把绩效管理要求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个环节,确保绩效与预算政策协同、环环相扣、一体推进、齐抓共管。

5.全面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安排意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全面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加快构建全面覆盖、高效权威的财会监督体系。发挥好财政部门主责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各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发挥各自职责作用,建立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的“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高效衔接、运转有序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持续完善财会监督主体间横向协同、市县纵向联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持续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重点聚焦财经领域重大案件查处、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会计评估领域专项整治、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等方面,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切实整治和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6.全面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既要用好债务工具,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又要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作为政治任务,紧抓不放,久久为功。适度控制债务规模并充分发挥债券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管理的安排意见》,坚持“规模适度、全市统筹、优先保续发保重点”的审慎原则,发挥专项债券拉动投资作用,优先向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必须干、马上干的重点项目以及以前年度实施的需要续发债券的项目发债,且要适度控制债务规模。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做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确保即发即用,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落实既定化债措施。坚持政府债务化解月调度机制,认真研判债务风险,制定化债方案,逐月推动方案落地落实,确保积极稳妥完成化债任务,实现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降”目标。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隐性债务问责闭环管理要求,以违法违规举债典型案例为鉴,举一反三,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后门”,对各类“穿马甲”“打擦边球”违法违规举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四是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管控。财政部正在研究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和加强融资平台治理的指导意见,省上也将出台分级分类管控办法。市县要认真抓好落实,推动分类清理、改革转型,严禁新设各类融资平台,坚决阻断新增隐性债务路径。

三、聚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7.全面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市与县区收入划分方案》,全力抓收入,抓统筹,抓争资,确保全市整体财力稳定增长。聚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的预期目标,紧盯重点税源、重点项目、重点税种和重点征收环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多方发力抓好税收强财力。建立非税收入横向联动机制,加强分析研判,挖掘非税增长点,互通征收信息,联动共管抓非税。进一步加大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实行争取资金全市情况月通报制度,切实压实市县部门单位争取资金的主体责任和财政部门的服务、协调、配合责任,确保争取资金规模再创新高。

8.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优先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夯实县区“三保”主体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集中财力优先安排“三保”支出,编足编够“三保”预算。市级财政要担起兜底责任,从严审核县区“三保”预算,动态监控“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压实部门和单位“三保”预算执行责任,形成多方协调、上下联动的“三保”工作机制,确保“三保”不留缺口,足额保障到位。全力支持高质量产业体系发展。发挥5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推进工业强市“15513”工程,落实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支持建好“一港四院四中心”;用好1亿元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进突破都市旅游八项行动和提升全域旅游“八个一”行动,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管好1亿元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实施“十园百企千亿”工程,聚力支持一、二、三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聚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培育。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银行信贷、产业基金等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增量和存量产业资金,不断优化使用方向,提升资金集中度,支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市。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支持重要民生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着力在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大事要事上持续用力,全力支持连霍高速市政化改造、雨污分流、西关跨铁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品质提升,支持宝鸡机场开工建设,支持眉太、麟法高速建成通车,支持310国道改造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公交公司运营补贴改革,支持融媒体改革。

9.全力支持扩投资促消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切实增强内需动力。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应免尽免,减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税收负担,激活企业创新动力,推动消费提质和产业升级,形成良性产销循环。更新完善涉企优惠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聚焦社会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支持建设统一大市场。坚持立破并举,优化企业公平竞争的财税发展环境,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开展财政支持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大财税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充分享受国家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融资增信,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市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省农担宝鸡分公司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综合运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小贷、保理、租赁、资产管理、担保等多种金融手段,扩大综合金融服务规模,促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全面落实鼓励和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支持壮大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消费新增长点,培育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支持发放消费券,鼓励汽车、建材和绿色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支持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等,提升消费服务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10.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支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继续支持实施“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对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等基层单位就业的,落实好学费补偿等政策。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支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优质特色发展。支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宝鸡文理学院创建高水平宝鸡大学。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支持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巩固全民基本医保,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着力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支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和城乡老年居民基本生活。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完善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好经济困难家庭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养老补贴,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支持加强文化旅游建设。支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宝鸡马拉松、酒展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支持文物古籍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周原、秦雍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更好赓续中华文脉。支持启动创建国家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支持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切实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1.大力支持做好“三农”工作。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新建25万亩高标准农田。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安心种粮。持续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继续推广“保险+期货”试点并逐步扩面,着力提升农业灾害抵御能力。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市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从土地收益中提取35%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发展,65%以上的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聚焦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支持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一链一策精准发力,大力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统筹资源资金,支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支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首位产业培育发展、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县镇补短板提品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镇域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12.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财力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投入机制,继续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落实落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秦岭矿业权退出补偿政策,支持秦岭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等工作有序推进。设立渭河生态治理专项资金,支持实施渭河城市景观带堤防加固工程、南山农业观光休闲带建设工程、北坡公园改造提升一期工程,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治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宝鸡市大气质量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奖罚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继续落实散煤治理补助政策,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助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支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好《宝鸡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大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支持开展低碳近零碳试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13.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纵深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持续破解财政改革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纵深推进“1+8”工作机制。根据中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新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1+8”工作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流程,继续坚持月调度制度,积极构建资源统筹、政策协同、绩效导向、可持续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把各级单位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全部纳入一体化系统,加快推进社保资金纳入进程。扎实推进预算指标核算数据的分析应用,建立健全财政运行监测机制。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积极调研出台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及社会事务、公共设施管理4个领域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方案,承接并调研出台5个省与市共同事权领域改革方案,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强县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注册会计师行业、代理记账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探索数据资产等新形态资产管理。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落实好出资人管理责任,支持地方金融企业做优做强,协同做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对政府投资基金进行全面梳理、清理整合,县区原则上不设立基金。规范财政出资管理,加强绩效评价,严格防范风险,聚焦投后管理,确保引导基金投得出、收得回,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更好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暂付款清理。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禁违规新增暂付款,严禁无预算来源预拨经费。建立健全暂付款监测机制,对余额居高不下或新增暂付款规模较大的县区加强督导,加快消化存量,原则上2024年暂付款监测指标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

四、着力凝聚干事创业新动能

14.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机制,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的宝塔型责任制建立起来,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精准规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撬动对“绝大多数”的监督。完善党组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列席会议、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大力支持驻局纪检监察组履职尽责。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层层压实保密安全防线,严防失泄密事件。

15.着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聚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常态化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财经政策等专题培训,着力提升财政干部政治能力和理财水平。持续开展“一走出、三走进”活动,全面加强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带头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调研,为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谋良策、出实招。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不正之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树并举、标本兼治,推动财政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坚持把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作为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敢于攻坚、善于克难,以过硬作风推进财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16.持续抓好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抓好全国文明单位复检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统一战线、爱国卫生、国家安全等工作同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推荐身边好人”、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爱国卫生、交友帮扶、扶贫帮困等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工作,以文明创建促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