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落实资金监管职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产业发展有后劲、群众增收有保障、村级经济有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千阳县财政局根据统筹整合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资金投入的“头号项目”,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资金保障。1.财政衔接资金。将年度到位资金的60%用于支持村级经济发展,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以项目形式将资金下达到村,由镇级负责监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第一桶金”。 2.涉农整合资金。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发改等部门上级专项资金,围绕苹果、奶山羊两大首位产业,以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立足各村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土地、项目、资金等不同优势,统筹资源要素,创新开展项目多村联建,抱团做大优势产业,形成扶持规模,增强项目效益的稳定性,推动各村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型。
二、完善监督管理。1.规范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四议”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建立“三征三议三审”项目筛选机制(“三征”是征求群众、行业部门和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三议”是村“两委会”提议、“四支力量”联席会商议、村民代表会决议,“三审”行业主管部门初审、专家委员会评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每一分每一厘资金都花在“刀刃上”。 2.加强财务监管。制定出台《千阳县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千阳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制度实施细则》,配置安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等4套财务管理软件,落实年清查登记和备案制度,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基本账务、财务核算、档案管理“五个标准化”,推广“县镇监管+第三方委托服务”相结合方式,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村财镇管体系,全面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加快农村集体财务线上审批管理和非现金结算,构建农村集体资产长效监管体系和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3.强化财务审计。坚持村级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相结合的财务审计制度,每年组织各镇对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进行一次财务审计。
三、注重联农带农。1.股权量化到位。坚持以经营性资产为主进行股份(份额)量化,不设贡献、劳龄、集体等股种,全部只设置成员股一种股权。股权管理实行不随人口增减变动而调整的静态管理方式。全县统一采取1元/股的标准对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共量化经营性资产22493.84万元。2.增收带动强劲。结合县域资源禀赋,全县形成“以苹果、奶山羊为首位产业,中蜂、设施瓜菜为特色产业”的产业格局。矮砧苹果达到13万亩,奶山羊存栏23.1万只,中蜂存栏6.5万箱,先后荣获“中国矮砧苹果之乡”、全国莎能奶山羊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县、中华蜜蜂养殖示范县称号,千阳苹果、羊乳、蜂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带动集体经济和群众经营收益大幅提升。3.收益分配合理。采取“5221”模式分配,即村集体收益的50%用于向全体成员分配,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取风险基金,10%用于提取公益金,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确保集体经济切实服务于集体,发展成果真正惠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