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构建起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太白县财政局以“五个坚持、五个着力”强化举措,贯通联动,夯基础,抓管理,着力推动全县财会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财会监督宣传培训,着力增强财会人员能力素质
围绕“三个更加突出”把握财会监督工作重点,通过新闻媒体、会议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掀起学习《意见》的活动热潮,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精神上来,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迅速开展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全县财务人员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财经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深入宣讲,3月份结合财会监督相关要求和内容,举办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培训会,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5月份举办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及部门负责人财会监督培训会,全县共35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全面解决会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政策法规意识淡漠等问题,为财会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着力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坚持把健全完善财会监督机制作为财会监督的制度约束和刚性要求,制定出台了《太白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太白县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太白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太白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开展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及行政事业收费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检查、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检查、代理记账行业执业质量监督检查等十七项监督检查,涵盖了财政、财务、会计管理及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各个方面。同时强化了政府债务举债、使用、偿还管理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设置风险警戒线,通过综合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多角度监测债务风险程度,实现操作有规则、疏堵相结合、长期防风险、全面提效能。
三、坚持财会监督“三全”思维,着力构建监管新格局
在坚持财会监督全方位、全覆盖前提下,更加注重全过程监管。坚持预算执行全流程监督。以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单位决算全过程监督。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部署,依托陕西财政云,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及时安排财政云绩效自评与监控模块县级授权工作,及时启用动态监控系统,真正落实了预算执行事中监控。坚持项目资金全程监控。成立了资金监控领导工作小组,从资金支付、核算、对账、监控对资金使用实行全流程跟踪指导,开展部门决算及预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直达资金专项检查、财经秩序专项整治等检查工作,对预算执行监控、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核查纠正,强化监督力度。坚持项目绩效全过程监管。将所有项目支出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实行跟踪问效。建立起包含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和绩效结果应用在内的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有力推动财政政策实施精准性、可持续性。坚持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督。开展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规范采购行为;开展预算单位采购意向公开监督检查,规范政府采购流程;开展清理政府采购领域保证金监督检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通过各项监督检查全过程监管,强化财经纪律,推进政府采购管理规范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企业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助力。坚持国有资产全周期管理。全面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进市级平台改革进程。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50家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实施条码化管理,实现了资产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扎实开展资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国有资产专项检查,强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作用,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四、坚持财会监督问题整治,着力规范优化财经秩序
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一是聚焦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反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要求,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聚焦省纪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整治乡村振兴等领域挤占、挪用、套取、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等问题。三是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等重点任务,严肃查处财政收入不真实不合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乱设财政专户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精心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成立财会监督工作专班;聚焦财经领域重大案件查处、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会计评估行业专项监督等3个重点领域,进行了任务分解,各牵头股室分领域开展自查;我局针对财经纪律方面9类问题自查情况,成立复查小组,对全县50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全覆盖、全方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督促现场整改,坚持“严监管、零容忍”高压态势。
五、坚持财政监督成果转化,着力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坚持集思广益,完善指标体系,将绩效评价、债务化解、非税管理、账户管理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财政评价+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推进法”,实行“四级审核制”实现绩效目标和预算编制全覆盖,将全县50个一级部门全部纳入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全面扩大项目支出。财政重点绩效评价范畴,推进跟踪评价、中期评价、年度评价三位一体工程,实现点面结合、因类施评、融合推进模式。增设“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专栏,加大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向县人大汇报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随时报送重要绩效目标及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并按不超过10%的比例增加预算安排,对评价结果为差的,移交有关部门实施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