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太白县财政局紧扣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赋能强效”核心要求,压实主体责任,破解基层难题,推动绩效管理工作从“基础达标”向“精细卓越”跨越升级。
制度建设纵深化,筑牢规范运行“四梁八柱”。围绕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以“目标-制度-责任”为核心锚点扩建管理体系,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出台《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县级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要点定方向、办法立规则、指引明标准”的三层闭环管理,深化制度建设点上强突破、线上有延伸,做实绩效管理从“有章可循”向“精细规范”积极转变。
主体责任清单化,锚定绩效导向“核心目标”。以《关于进一步深化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为总抓手,构建“清单化”责任传导机制。紧扣“扩面增量、深化完善、整体推进”工作主线,聚焦“抓重点领域、补短板环节、提管理质量”主攻方向,围绕“54324”重点任务,将部门(单位)责任细化为纵向“评估评审、目标设定、过程监控、评价整改”、横向“健全机构、建章立制、纵推实施”等具体清单,压实部门“花钱管效”主体责任,确保每笔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出好效果”。
专业赋能精准化,破解基层实操“难点堵点”。直面部分部门“政策理解不深、操作执行不规范”的现实难题,创新打造“案例+问答”式专业指导工具——《预算绩效管理实操指南》,系统提炼政策文件核心要义,精选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典型案例,配套知识问答与政策解读,通过“条目化解读、流程化指引、案例化示范”让基层“看得懂、用得上”,推动工作从“被动执行”向“主动提效”转变,筑牢基层履职能力根基。
全程管理闭环化,守好资金效益“关键关口”。以“入口严审、过程严控、结果严评”为核心,建立主管部门及财政支出股室、绩效管理股“两级三审制”,通过线上线下、部门和财政协同推进实现预算项目评审全覆盖。以“双轨制+多维度+全闭环”监控体系筑牢防线,硬化“分级监控+三色预警”管理。依托“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三维体系强化绩效评价,今年首次探索实现事后绩效自评财政审核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监控自评“两个全覆盖”,并将财政重点监控、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了“评价+反馈+通报+整改+提升”的管理闭环。
成本分析协同化,探索业财融合“治理路径”。以“降本增效”为抓手、“优化管理”为目标,通过制定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构建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财政牵头、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实行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双组长制”。全面归集试点项目政策文件、财务资料等基础材料,分析资金支出数据,剖析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流与资金流关联、排查成本效益制约因素,形成标准化成本基线,积极为成本管控与业务管理共融互促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