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宝鸡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有力有效、善作善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跃升。
以绩效目标管理为出发点,预算绩效管理给力。印发《市级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2025年版)》,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结合预算编制等重点工作,常态化、订单式、分批次开展绩效目标编审专题培训。同时,常态化审核储备项目绩效目标填报情况,发现问题随时精准指导,实现绩效目标设得好、约束有深度。
以事前绩效评估为切入点,预算绩效管理有力。创新构建事前绩效评估与项目预算评审联动机制,将事前“评估五性”与预算“评审四性”融合化,打造预算绩效管理有力载体。近几年,坚持“集中审核+动态评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市县累计评审1.15万个项目,评审资金86.53亿元,审减率达22.50%,节省财政资金逾19亿元,有效解决部门单位报送的预算“虚高”、绩效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实现事前评估把得好、约束有精度。
以事中绩效监控为关键点,预算绩效管理得力。明确绩效监控职责分工、范围内容等,推动部门项目(政策)绩效监控自评全覆盖,对涉及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重点民生领域方面的1,024个项目、涉及资金409.56亿元实施财政重点绩效监控,及时解决并发现问题,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实现绩效监控测得好,约束有准度。
以事后绩效评价为保障点,预算绩效管理助力。坚持以“绩效自评+重点评价+财政抽查”开展绩效评价,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建立重大项目(政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近五年,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2,230个、涉及金额373.78亿元,完善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财政管理挂钩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管得好、约束有尺度。
以管理结果应用为落脚点,预算绩效管理聚力。着眼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修订《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将绩效管理结果通过通报、与预算安排挂钩、反馈与整改等方式强化应用。近年来,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压减下年预算资金共7,659.43万元,实现管理结果用得好、约束有力度。
下一步,宝鸡市将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坚持“点上发力”,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为财政管理积蓄“澎湃动能”。